从大学毕业到现在,经历了3加互联网公司。大大小小的会议也至少开了好几百次,参加过2人的会议,也参加过200人的会议;参加过高效的会议,也参加过低效的会议;参加过有目的的会议,也参加过无目的的会议;参加过有结论的会议,也参加过无结论的会议;组织过会议,也被组织过会议。对于会议管理、会议效率、会议目的、会议结论早就有了深刻的理解。现整理如下:
会议主持者和组织者需要注意:
不开无目的的会议
凡事都有目的性,开会也是如此。必须事先确定本次会议目的。组织会议要有明确的目的,要有议题。会议的目的通常是讨论、发现、解决问题。所以,会议的前提是要有目的,要有议题。
不开多议题的会议
最好的会议是划分到最小会议单元, 每次会议只解决一个中心问题。多议题应该组织多次会议。如果一个会议多个议题的话,必然会存在浪费部分参会者时间的问题。
不开可开可不开的会议
只召开非开不可的会议。通常情况下,按照重要-紧急,重要-不紧急,紧急-不重要,不重要-不紧急的原则。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必然不是最要紧的会议。那么可以思考这个会议是否可以和其他会议合并?或者这个会议是否可以择日再开?
不开无准备的会议
会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。无准备或者准备不足的会议极有可能会影响会议的效率和效果,最终有可能会导致二次会议。
不要无关的人参加会议
会议参加者必须与会议议题有关。确保与会议议题相关的人必须到场,尽量避免人员冗余,邀请可参加可不参加的人参加会议就是在浪费对方的时间。
不做离题的讨论
开会时必须围绕会议的中心议题发言。尤其是会议组织者,避免参会人员思维发散而导致会议跑偏,例如,需求评审会议尽量不要讨论具体的技术实现细节。
不开人太多的会议
会议组织者应该控制参会人员的数量。一般最好把人员控制在20人以内。如果参会人员太多,那么需要思考是否会议粒度可以拆分的更细。人太多的会议不是会议,而是会,甚至是大会。
不开无记录的会议
会议的议题、观点、结论都要形成记录。每场会议都要有人员做会议纪要。避免日后遗忘结论或者产生分歧。
不开无结论的会议
不开议而不决的会议,会而有议,议而有决。多次会议才能解决的问题,应当明确宣布是暂时休会,并应宣布下次会议的进一步要求,提醒大家早作准备。
另外,Google的Larry Page在公司内部要求,讨论性会议需要遵循下面四个原则:
Every meeting must have one clear decision maker. If there’s no decision maker – or no decision to be made – the meeting shouldn’t happen.
每个会议都有明确的可以做决定的人参加。
No more than 10 people should attend.
参加会议的人不超过10个。
Every person should give input, otherwise they shouldn’t be there.
每个参会的人都应该给出意见,否则他就没必要加参会议。
No decision should ever wait for a meeting. If a meeting absolutely has to happen before a decision should be made, then the meeting should be scheduled immediately.
不是每个决定都需要开会才能做,如果真的需要,那就应该立即开会。
最后套用我党的一句话:多会套开,长会短开,大会小开,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。